原文
玉颗珊珊下月轮,殿前拾得露华新。
至今不会天中事,应是嫦娥掷与人。
译文及注释
玉颗珊(shān)珊下月轮,殿(diàn)前拾得露华新。
零落的桂花瓣,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,拾起殿前的桂花,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。
露华新: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。
至今不会天中事,应是嫦娥掷(zhì)与人。
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,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。
嫦娥:多种说法,有说中国神话人物、后羿之妻等。
参考资料:
1、(宋)寇宗奭著.《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本草衍义》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2:卷之十四
创作背景
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,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,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,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,所以在如此佳节,又是诗人得意之时,以此背景,诗人创作了此诗。
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。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赏析
“零落的桂花花瓣,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。”多么美好的场景啊!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》。
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,凋零,或是惆怅、哀绵。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,此时正在东游之中,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,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,毫无忧愁。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,并不现实,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。巧妙的联想反而为“寂静”的诗作平添了几分“俏皮”,也可谓是恰到好处。
虽只描写了一幅“夜赏月桂图”,却让我们得知民俗——中秋必看月赏桂,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,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。
如此的好诗,读了心清气爽,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。
参考资料:
1、贾祖璋.《生物学碎锦》: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0:81
2、朱义豪衣素梅.《秋季进补·补肺润燥》:南京出版社,1998:150
暂无评论内容